一年一度"4·26"世界知識產權日即將來臨,"知識產權"再次回歸大眾視野。
對酒類企業來說,保護知識產權,能夠為企業帶來巨大經濟效益,增強經濟實力。因此,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意識到技術、品牌、商業秘密等無形財產的極大價值,而如何讓這些無形資產實現增值,有賴于對知識產權的合理保護。
從2015年開始,因商標爭議,"郎酒集團"與"藺郎集團"的知識產權糾紛走進了人們的視野。近日,這樁圍繞"郎"字知識產權七年之久的案例終于有了結論。3月28日,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:瀘州藺郎酒業集團有限公司、四川藺郎酒業股份有限公司、古藺藺郎酒業銷售有限公司等停止侵權行為、變更企業名稱并停止在企業名稱中使用"郎"字,并在《瀘州日報》刊登聲明消除影響。
"這是近年來圍繞酒類知識產權問題的一個典型事件。"四川弘齊律師事務所律師古國林表示,7年時間里該案經歷了商標宣告無效、行政訴訟、民事訴訟,過程曲折。
一直以來,酒類企業對知識產權非常重視,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,知名品牌、獨特的包裝裝潢設計、專利技術等都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,使產品具有可識別度,可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和美譽度,提升企業形象,使企業具有競爭優勢。同時,知識產權也是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,可以質押融資、許可使用、建立產業聯盟等,提高企業在合資合作和商務談判中的地位。
隨著酒類產業迎來新一輪高速發展,知識產權對產業、對行業、對企業的重要性也愈加凸顯。如何在全球化視野下提高全行業的知識產權意識,做好中國酒業及其相關產業的知識產權創新及保護工作意義重大。
對于知識產權,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曾指出,"知識產權逐漸成為酒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。提高對知識產權的創造、管理和運用的意識,是酒業企業占領市場、提高企業競爭力和活力的重要保障。"
古國林建議,強化對知識產權保護的認識,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,前端監測、中端維護、末端維權,在提升自身知識產權實力的同時,對侵權行為采用法律手段進行正當維權。企業在經營中應當注重對他人知識產權的尊重與保護,合理規范使用合法的知識產權才能避免產生爭議和糾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