環比21年Q4,派能科技短期盈利壓力有所緩解。
4月26日,派能科技發布了2022年一季度業績公告。一季度,歐洲家用儲能需求明顯提升,帶來產品銷售量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為566.55Mwh,實現營收約8.14億元,凈利潤約1.01億元。
環比21年Q4營收為7.68 億元,凈利潤為0.65 億元,可以看出,價格傳導有明顯的提升。據了解,21年Q4公司凈利潤環比下滑32% ,毛利率環比下滑6.37%為23.8%。
不過,當前國際貿易風險并未消除,公司仍要面對來自原材料漲價和海運的壓力,短期內毛利率承壓依然明顯。
去年毛利率大降13.5%
派能科技專注于鋰電儲能領域,主營業務為家用儲能電池系統和通信備電系統。財報數據顯示,公司90%以上營收是來自儲能電池系統,電芯收入占比很小。而公司八成營收來自境外,主要來自歐洲、南非等國家和地區。
此前,公司發布2021年財報,實現營收20.63億元,同比增長84.14%,歸母凈利潤3.16億元,同比增長15.19%;扣非凈利潤3億元,同比增長 11.47%。凈利潤增速遠不及營收增速,創下2018年以來最低增速。
主要是因為去年原材料價格暴漲擠壓下游廠商利潤, 國際海運運力不足、物流成本增加,以及外匯等因素影響下,導致公司整體毛利率大降13.5%。
從公司SGI指數表現可以看到,公司整個經營情況波動起伏明顯。去年,在上述諸多因素的影響下,公司SGI指數評分在波動中連降,獲得69分的歷史最低分。
如此來看,公司風險抗壓能力還是比較弱的。作為出貨量躋身全球前三的家用儲能廠商,上市第一年卻交了一份如此寒磣的答卷,竟也讓部分投資者喊出“這貨永遠當不了龍頭”的嘆息。
據了解,派能科技在2020年12月30日科創板上市,成為了中興新旗下繼中興通訊后的第二家上市公司,上市時控股股東中興新持有其37.21%的股份,由于派能科技及其控股股東中興新股權結構均較為分散,故派能科技無實控人。截至當前,中興新持有占比27.91%仍為公司大股東。
其實,回頭看,派能科技還是抓住了市場的紅利,受益于鋰電池儲能行業整體發展迅速,公司2018年增速攀高,近三年的CAGR為139%。不過在國內外鋰電儲能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,公司能否再迎一個黃金期,還需要觀察。
國內儲能望迎來發展黃金期 競逐激烈
據了解,派能科技專注鋰電池儲能應用超過十年,專注軟包磷酸鐵鋰儲能領域,公司2021年產能產銷情況:
在碳中和和碳達峰的趨勢下,隨著儲能政策密集出臺,儲能產能需求高增,公司作為儲能行業領先的鋰電池儲能系統廠商,自然受益。
與此同時,國內儲能市場的參與者還有寧德時代(300750)、比亞迪(002594)、億緯鋰能(300014)、陽光電源(300274)等上市公司,競逐對手是千億市值的公司,對于派能科技而言,提升國內市場滲透率的挑戰不小。
公開資料顯示,寧德時代2021年儲能板塊營收達136.2億,毛利率28.52%,遠高于動力電池毛利率22%。
更別說疫情下和地緣政治環境的惡化,儲能產業鏈的部分環節依然較為薄弱,海外市場滲透率進一步提升的難度也在增大。
2021年由于來自上游原料價格傳導,導致的營業成本大幅上升的壓力,使得公司費用率上升。2021年派能科技營業成本14.4億,同比增速128.2%,遠超營收增速。
另外,值得注意的是,據公司年報,公司采購的IC芯片主要來自意大利和日本等生產商,目前并未實現國產替代,若未來國際貿易環境發生重大變化,將導致IC芯片供應不足,或供應商銷售策略和價格發生較大波動,可能對公司該類原材料采購產生不利影響。 而若22年價格傳導受阻,公司利潤率回升將倍感壓力。
此外,公司對大客戶依賴的情況也不可忽視,公司2021年年報數據顯示,向單個客戶的銷售比例超過總額的50%。
而應收賬款攀高,說明公司對下游客戶議價能力較弱。截至2021年末應收賬款額為5.59億元,2022年一季度應收賬款額為6.04億元。
上述因素的綜合影響下,由此帶來公司經營現金流也明顯承壓。2021年末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-3.3億元。2022年一季度隨著銷售回款增加, 公司經營現金流凈額轉正為1.30億元。
光大證券(601788)認為,公司海外市場客戶取得突破,公司產品在國內工商業儲能、微電網儲能等市場實現商用,若22年向下游漲價進展順利,新產能持續投產將為業績增長提供驅動力。
研發方面,派能科技的穆迪·BVD企業創新指數為67.60,較此前的66.30有小幅增長,但研發力度仍有進步空間。